网上泄露别人隐私会犯法吗_怎么在网上泄露信息的隐私

hacker|
127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生活中很多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都特别的好奇自己使用的手机究竟是如何泄露个人的隐私的。要知道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在手机里面下载各种各样的软件,从而导致使用的软件变得越来越多时,就会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在下载某一些软件时,都不需要输入个人的手机号,因为如今手机号大多都是实名制的,所以就可以通过手机号直接查询到个人的一些隐私问题。面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软件,在进行注册时,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这款软件对自己究竟是否有用。

年轻人在用手机时下载软件,一定要选择从正规的平台里面进行下载,尤其是像手机商城里面下载的软件。大多都是以正规的软件为主,在这样的一些平台里面下载软件时,都应该提前看一看下载的软件是否属于正版的软件。如果是盗版的,那么就千万不要安装,尤其是安卓手机里面出现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是最为严重的。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在用手机时一般都会考虑使用苹果手机,觉得苹果手机的系统会比安卓手机的系统要更安全的很多。因为苹果手机在下载软件时,就必须要经过苹果应用商店的同意以后,使用个人的ID号进行下载。但是在使用安卓手机下载软件时,根本就不用登录个人的ID号,可以直接在各大 *** 平台里面下载。但有很多软件里面加的广告会比较多,都应该提前谨慎预防垃圾软件。

很多人在登录注册平台软件时,都只能考虑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但是却没有办法知道后台是否会利用个人的信息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是直接把个人的信息泄露给他人,在 *** 平台的后台当中,会存在着巨大的黑色链交易。因为从中能够获取个人信息,再把个人信息售卖给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以及一些垃圾平台。

手机泄密有哪些途径,如何保护隐私?

现在要说每个人最亲密的就是手机了吧,没人会反驳吧,谁都知道手机很重要,所以基本上都不离手的,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的隐私就因为这个“不离手的手机”,也不知不觉就这么没了…

有没有发现一些神奇的现象,聊天中随意提起的内容,手机app会很快进行相关推送……其实这就是隐私泄露。

这些隐私是怎么“露”出去的呢?

1、手机麦克风泄露

你刚刚说完某一个东西,手机就推送给你相关的内容。这大概率是麦克风权限被获取的结果,手机APP可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听到我们谈话的声音,然后将这些信息上传分析后,将广告精准地投放给我们。

☑️隐私保护小技巧:非必要不授予APP各种手机权限。如麦克风、手机通讯录、相册、地址等重要权限要谨慎授予。

2、免费Wi-Fi泄露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连接免费Wi-Fi,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将免费Wi-Fi投放在公共场所,当用户连接后,他们就会通过认证页面、木马程序等手段获取用户隐私信息,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隐私保护小技巧:在公共场所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如果需要使用Wi-Fi的话,尽量选择有明确来源的Wi-Fi,且不要在公共Wi-Fi环境中浏览重要信息、登录重要账号、进行 *** 支付等。

3、手机输入法泄露

一般来说,我们手机里的APP有很多个,但常用的输入法就一个。如果你在输入法输入的内容,经常会有不同的APP给你推荐,这可能就是输入法将信息共享的原因。一些输入法在安装的时候,会在用户协议里要求用收集到的信息向用户提供定制内容,展示个性化的内容或广告,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隐私保护小技巧:使用手机原装的输入法。如果要使用第三方的输入法时,可以关闭输入法的智能推荐功能和个性化推荐功能。

4、手机剪贴板泄露

你在玩手机时,经常使用复制或者剪切的功能吗?手机剪贴板就像一个中转站,在使用这一功能的同时,接触一些你的隐私信息是不可避免的,如你的账号密码、个人收货地址、聊天记录等,这就让一些APP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包有机可乘,导致信息泄露。

☑️隐私保护小技巧:打开输入法的剪切板功能,定期删除剪切板中剪切的句子。或者在剪切板设置中,关闭剪切板记录的功能。

5、手机原图泄露

很多人在网上发图片的时候,喜欢以高清原图的方式发送。但是你知道吗,手机拍摄的原图会携带更多的信息,包括手机型号、镜头参数、拍摄时间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都可能被他人获取,从而被有心人所利用。

☑️隐私保护小技巧:拍摄照片时我们可以关闭手机定位,这样原图就没有地址信息;在网上发图片时,不要勾选发原图的选项,发压缩图片即可。

日常生活中,咱们要如何对手机泄密说NO!?

1、限制APP获取更多权限

在刚下载 APP时,我们往往会收到很多授权请求,如果我们不仔细查看,直接点击确认下一步,这样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过度暴露。通常 APP的授权权限包含:禁止、始终允许、仅使用期间允许等几种类型。

建议小伙伴们根据个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开通相关的授权。如需更改授权管理,可以在手机设置里对APP权限进行调整。

2、关闭跟踪个性化等功能

如今,很多手机APP和手机广告都有用户跟踪功能,开启此功能后,我们使用手机时的活动就可能被跟踪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建议将其关闭。(通常在手机隐私设置关闭)。

另外,不少APP都有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APP使用记录被 APP 获取,导致自己的喜好 *** 涉的话,也可以在 APP 的隐私设置中将其关闭。

3、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选择直接卸载,但是卸载后我们可能还会收到相关的短信及 *** 骚扰。

建议在卸载不常使用的 App 时,首先要将个人信息解绑(如银行卡等),并按照流程注销账号后再进行卸载。

4、注册、登录时谨慎提交信息

App通常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或登录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以进行标记,比如账户名、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邮箱等,甚至有些APP需要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授权,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针对。

建议小伙伴们非必要不使用最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年月等)进行注册登录,如需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一定要确认该App真实可靠。

有网友跑来问: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吗?

你是不是傻?信息泄露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好吗?垃圾短信按时按点发,大晚上的给你打骚扰 *** ,垃圾有限铺天盖地等等,这没完了,莫名其妙背锅侠“你好,我是人间医院的,你爸出车祸住院了,需要转账20万”

如果已经泄露了个人信息该怎么办呢?换账号、换密码、收集证据、报案。哦对对对,忘了说了,信息泄露还有可能会被骗子转走你的钱哦。

个人隐私如何被泄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扰、诈骗 *** 和邮件仍然肆虐,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中消协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在线 *** 调查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调查结果显示,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 *** 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 *** ,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表现方式

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占62.2%

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有两大关键担忧:被利用于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和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调查显示,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二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 *** 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占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个人信息泄露担心出现的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三分之一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对此中消协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

从阅读习惯上看,选择“偶尔阅读”的受访者最多,占31.2%;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占8.2%,有时阅读占16.4%,从不阅读占26.2%。从阅读程度上看,选择“大概阅读”的受访者最多,接近4成;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的受访者仅占26.7%。而“不授权就没法用”是受访者“从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个人信息泄露后采取的措施

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习惯

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程度

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原因

获取位置信息占到近9成

根据调查结果,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同时,也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管不到位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别为64.0%和57.3%。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手机App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需要加强。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使用免费wifi、线下扫码送礼品活动、点击不明网址、盲目参与网上的调查活动、旧手机等。处于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很容易会被泄露出去,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

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哪些

一定要谨慎使用没有密码的WIFI,这些免费WIFI的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个人信息很容易会被黑客盗取。

如果需要 *** 旧手机、旧iPad、旧电脑等,在出售前一定要做好彻底的数据清理或恢复出厂设置。

在社交网站上更好不要随意晒个人信息,比如护照、身份证、机票等,如果要发,记得给关键信息打码。

研究发现,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案例 :

据《北京晚报》报道,2015年3月份,6名在京的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因非法买卖大量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多达200余万条,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当庭受审并认罪。

被告人之一杨某高中文化,今年25岁,从内蒙古鄂伦春来京打工。据他称,2011年他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发现公司掌握大量家长信息,就偷偷拷贝了一些准备出售。杨某先后在至少3家此类机构干过,获取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200多万条。杨某在网上分批出售信息,共获利1万余元,平均每条信息5厘钱。

另一名被告徐某,今年37岁,硕士文化,因2011年创业开公司需招收学员,正好收到一条称有学生家长数据的短信,经联系后,便花了2000元从杨某手中获取了理工大附属小学等海淀7所小学学生家长的信息。之后他找短信代发公司,以每条5分钱大批量群发垃圾短信,每年能增加25%的招生量。同时,他加价到2万元的价格将部分信息卖给同行。

二是通过手机泄露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手机中了木马; 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或者是自家WiFi被蹭网; 手机云服务账号被盗(弱密码或撞库或服务商漏洞等各种方式); 拥有隐私权限的APP厂商服务器被黑客拖库; 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使用了恶意充电宝等黑客攻击设备; G *** 制式 *** 被黑客监听短信。  三是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网民在享受互联网来的便利、快捷功能的同时,不经意间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隐私、重要信息泄露。如轻信假 *** 、假机票等购物被骗。

四是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数据库。

从2014年网站安全的攻防实践来看,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网站安全直接关系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商业机密、财产安全等数据。攻击者入侵网站后,一般会篡改网站内容,植入黑词黑链;二是植入后门程序,达到控制网站或网站服务器的目的;三是通过其他方式骗取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网站或进行拖库。2011年至今,约有总计11.2167亿用户信息数据因网站遭遇拖库和撞库等原因被泄露。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